陈宇飞
精神他乡的流浪者——陈宇飞作品解读
近20多年来,陈宇飞在创作中一直对变动的环境和复杂的人性保持着高度敏感,他的作品,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一种另类镜像,有着同一主干却生长出异形的枝条,纷繁易变、杂乱无章的图像背后,其实隐匿着极其相似的精神症候。这是一个社会阶层开始加速分化,价值观空前多元的时代,在巨大的政治、经济变动中,试图重建秩序和信仰的诉求始终遭遇着各种挑战,争取公平与公正的努力却也从未停歇。在他近年来的作品中,一直充斥着拥挤的面孔、破碎的肢体、锈烂的机械和被污染的空气……这是艺术家对其真实生存经验有选择的概括,同时也是社会急遽转型时期物质与精神乱象的真实写照。
他在自述中曾这样描述过自己的心理状态:“中国在推进经济化过程中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新鲜感受,给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造成巨大冲击。这个时期对于像我这样出身在60年代初,经历过文革,曾抱有单纯的文化理想,又被抛入到新时期的商业化进程中的人来说,心灵上无疑是复杂的……拥塞、挤压的感觉是我作品的主要特征,无论是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都是如此。我运用似乎冻结、痉挛般的形体去表达一个处在历史特殊时期的人的状态”。
合肥不是什么大都市,但陈宇飞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非常浓厚的都市特征,这与他对都市文明的长期观察与体悟密切相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越多的地方,陌生人也就越多,个体价值在都市中被极度漠视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常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人越多的地方,垃圾就越多,长远利益被轻率忽视也正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恶性习惯;从视觉分析的角度上来说,人越多的地方,图像也就越多,嘈杂纷乱的感官印象令人与物交织错位,连故乡也会变成他乡。
早在1980年代中后期,陈宇飞的早期人物和风景绘画就已经显露出他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软化了的立体派造型、保罗·克利式的细腻笔触和超现实主义情调都暗示着他与真实世界强烈的隔膜与疏离,孤独而又反叛,唯美而又伤感。其后,在1990年代初的一系列纸本实验中,他借鉴了新表现主义和稚拙绘画的某些技巧,把内心的压抑和冲突借助狂放的涂抹宣泄出来,这可以看作是他日后画面上的某些“暴力特征”的起点。1990年代中期,他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高峰,鲜亮刺目的色彩和拥挤窒息的构图开始在画面上占据重要地位,残缺的人物和道具形象堆积纠结在一起,犹如一道巨大厚重的墙壁,正在风化枯朽……这种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语法由此建立并一直延续至今。
进入新世纪以来,陈宇飞那些以人物为主题的代表风格仍在延续,但形式语言方面出现了复杂的变化:厚涂的肌理渐渐变薄,以往干涩的笔触开始变得细腻润泽起来,过去暖调一统画面的用色习惯也逐步为冷暖交替的丰富色系所取代。与过去大量的群像不同,他的画面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单个人物的形象,那些奔波、游泳、蜷缩着的人物,使个体化空间的意义慢慢地浮现出来。在继续描绘“人”的同时,陈宇飞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物”,他认为,整个社会环境的过度商业化已经造成了“人的退场”和“物的登台”,于是,一系列的火车、汽车、拖拉机和三轮车等机械形象出现了,有些被厚厚的大雪覆盖,有些在污染中慢慢锈蚀,有些在拥堵中发生碰撞,有些则停在废车场中等待拆解……2006年,他还创作了一个近乎抽象的系列,那些团块状造型其实是以“烟”和“云”为母题的,其中既有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也暗示着这个曾在大学时代研习过国画的人对传统的回望,那些软化了的、不确定的造型,可以令观看者产生异常恍惚的联想。
时至今日,陈宇飞仍然是一个关切社会的艺术家,如他所言“我是一个凭思想活下去的人”。他对人性异化、环境污染、资源危机和道德重建等问题一直保有着敏锐的批判态度,除了在绘画中持续探讨这些主题之外,他还完成了几个装置和行为艺术作品,在不同媒介、形式的语境下对人类须要共同面对的生存问题发出个人的追问。
在艺术快速市场化的今天,正面关注社会的艺术家已经越来越少了,艺术的内容也正在远离公共语境,逐步走向私密空间,陈宇飞的作品向来缺乏讨好市场的特点,他多年来的创作与其内心的冲动长期保持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努力是珍贵的,他的作品也更应得到这个时代珍视。
2007年1月10日写于上海
1962 |
生于合肥 |
1977-1982 |
安徽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
1997-1999 |
德国布伦瑞克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 |
目前 |
现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
|
个展 |
|
|
|
2017 |
“到底发生了什么?”陈宇飞行为剧场,原美术馆,重庆 |
2016 |
陈宇飞-跨媒介艺术行为装置实验剧场,大地美术馆,合肥 |
2010 |
重启陈宇飞作品展,Galerie Junger Shanghai |
2009 |
后视镜—陈宇飞作品1984—1996回顾展,玛吉画廊,马德里 |
2008 |
陈宇飞个展,圣菱画廊,上海 |
2007 |
陈宇飞个展,红门画廊,北京 |
2005 |
陈宇飞个展,M. Sutherland Fine Arts,纽约 |
2002 |
陈宇飞个展,陈凡画廊,上海 |
1997 |
陈宇飞工作室开放展,德国布伦瑞克艺术学院,德国 |
1996 |
不解之结—陈宇飞作品展,长城饭店,北京 |
1994 |
陈宇飞艺术空间,云峰画苑,北京 |
1993 |
陈宇飞个展,容恩埔画廊,加拿大 |
1992 |
陈宇飞个展,十三艺廊,香港 |
|
|
联展 |
|
|
|
2019 |
艺术合肥当代艺术季,合柴·1972,合肥 |
|
合肥现象第五届 - 我们的声音,合肥 |
2018 |
热雪·行为艺术季第六回——零下19度,内蒙古 |
|
滚动中的雪球·南京——国际当代艺术展,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
|
WOW IPAF深圳國際现场艺术节,深圳 |
|
谷雨行动 - 第十二回国际行为艺术节,西安行为剧场;日常五心画廊;艺术咖啡馆,西安 |
|
图形小说/Graphics-Fiction,壹art艺术机构,合肥 |
|
棱镜·中国百年新诗艺术展,大地美术馆,合肥 |
2017 |
躬行·仰望——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师生作品展,零艺术中心,北京 |
|
红门 – 继往开来,红门画廊,北京 |
|
第五届UP-ON(向上)国际现场艺术节,成都 |
2016 |
第一届“北京·现场”国际行为艺术节,北京 |
|
“日常反射”在线行为艺术节 |
|
冷光源-- 2016中国合肥首届装置艺术展,合肥 |
|
116m2 + POP UP, 2016绘画流动双年展,杭州 |
2015 |
“乡绘许村”—— 2015中国和顺·第三届乡村国际艺术节,山西 |
2014 |
济州国际实验艺术节,济州岛,韩国 |
|
潜流——安徽当代艺术八人展,大地美术馆,合肥 |
2013 |
未曾呈現的聲音-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威尼斯,意大利 |
|
Infr’行为艺术威尼斯2013,威尼斯,意大利 |
|
现场行为艺术8 - 国际行为艺术节,哥德堡,瑞典 |
|
纠结的错位-陈宇飞 & 马堡中联展,交通大学艺文空间,新竹,台湾 |
2012 |
“广州·现场3”国际行为艺术节,广州 |
|
中坚势力展,高士画廊,台北 |
|
红门二十周年 – 两代艺术家展,澳大利亚巡回展,悉尼,塔里,纽卡斯尔,墨尔本和珀斯 |
2011 |
红门二十周年 – 两代艺术家展,六岛中心,上海 |
|
红门二十周年 – 两代艺术家展,红门画廊 |
|
从红门启程 – 访问艺术家十周年展,红门画廊,北京 |
2010 |
变异的风景-桂林愚自乐园国际创作营展,上海 |
|
首届《二十一世纪视觉艺术档案展》华夏环线空间,北京 |
2008 |
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纽约 |
|
艺术不是什么—2008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798艺术区 |
|
数象时代的绘画与雕塑,成都 |
|
艺术慈善中国2008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巡回展,北京、香港,东京 |
|
红门之星,红门画廊 |
|
不同的视觉,798红门画廊 |
2007 |
这里和现在,德国布伦瑞克工作室开放艺术节,德国 |
|
后先锋中国新艺术,香港 |
2006 |
限制与自由当代艺术展,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武汉 |
2005 |
北京国际艺术营首届工作室开放展,北京 |
|
红门画廊第一届访问艺术家联展,北京当代艺术文献展 |
|
合而不同,798艺术区仁艺术中心,北京 |
2004 |
2004亚洲当代艺术展,韩国光州 |
|
有一袋,柏林行为表演艺术节与德国行为表演艺术家耶卡特瑞娜 |
|
过年·2004大型影像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
|
8减2当代艺术展,8艺术文献仓库,北京 |
|
双重想象,圣划艺术中心,南京 |
2002 |
中国艺术三年展,广州 |
|
触摸记忆,易典画廊,上海 |
2001 |
100个面孔——观念摄影,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艺术年展 |
1999 |
CHINA’46中国当代艺术展,墨尔本、台北、纽约 |
1997 |
RUNDGUNG,德国布伦瑞克艺术学院 |
1989 |
中国现代艺术展,美术馆,北京 |
|
|
主要公共收藏 |
|
|
|
上海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德国国家银行;西门子公司;美国美孚集团;中国光大银行;南京南视美术馆;BHP Billiton China;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 香港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河南省美术馆;苏州本色美术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