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 王利丰作品展

 

 

前言

文/唐泽慧

作为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先行者,王利丰的创作始自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已形成自己以抽象为基本格局的艺术样貌,尤以在绘画中对各种带有强烈中国传统文化指向的现成品和符号的创造性运用而为人称道。

近年来,在原来布面综合材料绘画之外,纸本绘画成为王利丰艺术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2013年在红门画廊举办的专题展《籍》即是这一探索的开端。如果说之前“青山”系列是以油画画国画,《籍》则开始对国画的正面回应。在那批作品中,他怀着敬畏之心在宣纸上临摹了陈洪绶、任伯年笔下的经典人物,与他标志性的金箔、碑帖、丝绸、古籍等非绘画性材料拼贴在一起,在继承之中又体现出一种解构的态度。这次展览的新作是《籍》系列的延伸,不同于之前的工笔人物,王利丰首次以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入画。

明清之际,伴随着市民文学的繁荣和成熟,木刻版画也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流传甚广的戏曲小说文本诸如《西厢记》、《昆仑奴》、《水浒》、《金瓶梅》、以及后来的《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往往伴有制作精良的木刻版画插图,成为前摄影时代图像传播的重要方式。王利丰的木刻版画参考的正是这一时期的典籍。在参考古籍文献的基础上,艺术家融入自己的理解重新制版,而后将图像转印到画面之上。这些片段式的木刻形成一套角色和道具的谱系,由艺术家派兵布局,出现在不同的画面中,与金箔、色块、古籍残片组合、呼应,因着语境的不同而生成相异的故事。

数年前,王利丰曾创作过以“大明”、“大清”为题的布面综合材料系列绘画,与今天这批纸上作品大概取材于同一时期,却因为切入点和媒介的不同而气质迥异。两相对照,一雅一俗,一庄重一诙谐,一殿堂之上,一闺阁之中,恰是对传统文化不同面向的关照和回应。

回顾王利丰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有系统性的艺术家,几乎很少有零星的创作,总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以“系列”的方式呈现。从“大汉”,“大唐”到“大明”、“大清”,王利丰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文化的系统性梳理,而近年来的“青山”、“籍”系列或许可以视为从这一主干生长出来的枝丫,是向历史更细微、更幽远处的探索,惟其如此,王利丰站在当代立场上对传统所做的重访和重构才显得丰盈而生动。

 

 
参观画廊
周二至周日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
 
798 Art District,
No. 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798艺术区院内
电话联系 / 邮件联系
+86 137 0107 8721
brian@redgategallery.com
关注我们
     
 
 WeChat QR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