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和 :: 评论
刘庆和的宝贝儿
:: 裴大利
:: 裴大利
刘庆和的最新系列作品名为“宝贝儿”,这是他新的具有探索性的题材。刘庆和常常在大幅水墨画中以比真人还大的尺寸刻画耽于感官欲望的成年人,并以此广为人知,但近来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城市与乡村儿童的个人观察与记录。刘庆和用较小的比例来刻画这些孩子,从而凸现了他们易受伤害的弱小身材与处境。中国的媒体中经常用乡下儿童的形象来突出农村的穷困,以此来触动城市居民争取他们的慈善捐助。刘庆和就是在看了这些形象后有所感触而开始探讨儿童主题的。有一些城市儿童把自己的零花钱直接捐助给农村家庭,刘庆和对此现象也有所了解。他觉得媒体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从农村挑出的一些孩子的形象上,这种展示方法未免太过短视片面。刘庆和想做的是把儿童形象向深推演,来刻画城市与农村孩子之间更为深广的社会联系。
刘庆和的画笔下有一种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在婴儿形象中尤为明显。
裴大利
这个系列的画作在形式上是连贯的,然而每一件作品又都自成篇幅。它们远非肖像画,而是画家对自己想象人物的刻画。刘庆和赋予人物以各种姿态,对他们的境况加以评说。那个顽皮的乡下小孩穿着无袖T恤,头戴解放军军帽,但下身却赤裸无裤。他手拿弹弓眯起眼睛,瞄准目标一触即发。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城市里的一个规规矩矩的小姑娘。她拘谨地站在那里,展示着身上一套镶褶边的花衣服。小女孩大眼圆睁,显露着纯真无邪。通过这样的肖像刻画,刘庆和以卢梭风格的浪漫主义对社会化现象加以评论:乡下男孩半身赤裸但很狡黠,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受到社会条条框框的约束,而城市里的小姑娘被浅显可见地人为包裹装扮,看来正在错失一个无忧无虑无所挂怀的孩提时代。
四川等省在08年5月遭遇灾难性的汶川地震时,刘庆和正在创作这些作品,地震惨剧深深地影响了他对作品主题的把握。一些作品例如玩弹弓的男孩等当时已经完成,但也有很多作品,是刘庆和在地震孤儿形象深印脑海的情况下开始的,这些作品体现了他的水墨画作就象地震般颠覆性的特质。刘庆和的画笔下有一种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情怀,这在婴儿形象中尤为明显。
刘庆和在其水墨画中展现的表现力度令人惊讶。他精心调配色度光影,使其以前的作品中具有明显的声色官能感。在本系列作品中,他将表现媒介加以调控,使得儿童主题具有柔软、天真而易受伤害的感觉。在以前对于成年人的描画中,很多线形符号以几乎可以感触到的律动传递着性的张力。在年轻人主题中刘庆和则显露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能量,他去掉了线形的张力,改用暖色及色度的变化来刻画人体。
在解释对于主题的选择时,刘庆和强调他对于凡事天注定的命运理念的复杂心绪。尽管所有的孩子都可说相同,他们的未来却好象取决于他们生于何处。刘庆和并不允许这种凡事前定论使其笔下人物流于静止被动,无论刻画成人还是儿童,他的主题总是处于转变过渡中。他笔下人物浸透的能量拒绝永恒感。在这些儿童的题材中,刘庆和使用了比以前成年人主题明亮的色彩,从而增加了这种律动活力感。他对色彩的运用依然严谨精到而有分寸,但是饱和的黄色与鲜活的红色与粉色暗示着一种不见于成人题材的积极与乐观。
刘庆和作品的力量或许存在于他以前很多画作的宏大篇幅中,但是在近来的系列中,我们可见他的人物形象的动人之处在于其令人亲近感。刘庆和在水墨画上的精湛技巧使其表现力十足,创作出了一种具有心理色彩强度的印象主义作品。刘庆和探索来自不同背景的儿童特征,唤起了我们的深刻同情,强调了人类体验的普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