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巍涛 :: 评论


  • Caption Text

    Link
  • Caption Text

    Link
  • Caption Text

    Link
  • Caption Text

    Link
  • Caption Text

    Link
  • Caption Text

    Link
  • Caption Text

    Link
  • Caption Text

    Link
  • Caption Text

    Link
  • Caption Text

    Link
  • Caption Text

    Link

蒋巍涛和谐的抽象

:: 裴大利

蒋巍涛对抽象主义的推崇和及其作品中抽象主义风格的自然呈现都脱离不开中国传统艺术的背景。在其介绍中,他讨论了中国传统书法、绘画和诗歌之间的哲学美学联系。当代艺术史家公认这三种表达方式,即所谓“三绝”,是解析中国艺术家抽象主义的关键。蒋在文章中称,这三种艺术艺术形式虽然形式相异,但其神韵“源法同宗”,都“力求以简化繁,以抽象代具体。”

中国艺术史家文方的作品为蒋对中国抽象主义艺术的这种独特表现方法的阐释做了最好的论证支持。“因为中国画的关键在于笔法,而中国艺术理论整体以及书法实践的出发点并非旨在区分表现主义或者非表现主义,而是在两者之间达成和谐。”蒋也明确声称,他的兴趣并非是“外在的形式”(例如表现方式),而在于个人精神与整体环境之间,动静之间、和进退取舍之间的和谐……”他对和谐的这种重视反射出的是一种道家的思想,在中国现代、当代抽象主义的美学评价中时常可见。
蒋和许多中国艺术家一样,更热衷于在抽象世界和现实自然世界之间营造自然的和谐。
裴大利

20世纪西方抽象主义艺术完全拒绝表现方法,热衷于单纯形式主义,但是中国的艺术家并非这么教条。20世纪50年代,影响力深远的美国艺术评论家格林伯格成为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的领袖,他几乎凭一人之力确立了严格的抽象主义技法。对格林伯格(包括20世纪中期一整代画家)而言,绘画不能与现实世界中任何具体形式搭上关系。波罗克和罗斯科这些画家通过他们完全没有任何表现形式的作品忠实的实践了这样的艺术理念。在他们的作品中,重点突出的线条和色彩元素本身变成了描绘的目标。

蒋和许多中国艺术家一样,更热衷于在抽象世界和现实自然世界之间营造自然的和谐。在他的《艺术档案》中,他展现了独特的融合各种画面元素的能力,并通过融合来达成平衡。其作品的突出和引人入胜之处在于他在这种调和的基础之上,还成功的加入了动感和跳跃的韵味。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主要构图元素都是浓墨重彩的横线和纵线。这些显眼的、跳跃的元素,让人们立刻想起蒙德里安的风格,还有蒙德里安对这两种视觉反差效果的处理技术。但是蒋的视觉效果并不像蒙德里安那么僵硬。相反,蒋的线性构图是充满活力和变化的。他的画面元素有时类似竹节,有时像尺子,或是菱形的图形,但毫无定式。

如果观众能仔细赏析其画作,就可能发掘出其中蕴含的风格。在此,我们会震撼于画家精致复杂的画面构图。他努力呈现的并不是一种炫目的视觉效果,而是在表面各种流光溢彩的碎片下,巧妙的、精心的向我们揭示更深一层的视觉感受。